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当“好班长”  做“当家人”

当“好班长”  做“当家人”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5968


     

src=/images/image/20130809/20130809090974247424.JPG

   刘庆荣同志(右四)接受抗震救灾表彰

      刘庆荣院长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惠州市医疗行业工作,从临床一线到领导岗位,先后任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市疾控中心主任、市卫生局副局长、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一晃30年,无论是一名普通的医生,还是一名守护生命的防疫战士,或是一名肩负重任的管理者,他都干一行,爱一行,凭借着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组织的信任,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优秀表彰。是他的乐于奉献,换来了群众的信任,是他的拼搏敬业,赢得了领导的认可!

      2012年底,经组织研究决定,时任惠州市卫生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的刘庆荣同志调任我院党委书记、院长。刚到医院那会儿,面对陌生的医院职工,面对千头万绪的医院管理工作,尤其是新院建设,刘院长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一心扑到工作中,他坚持认为,“既然组织上信任自己,自己就要扎实工作,回报组织的信任;既然医院的干部职工相信自己,自己就要做好这个当家人,为医院发展开辟新路。”

       新院建设资金问题、供电问题、道路交通问题……一切都不像他预期的那么顺利。由于工程规模调整,建设资金增加了1亿3600万,这笔资金从哪里来?贷款,无疑是解决资金的最好方法,但是,以医院的经济的状况怎么去偿还?1亿3600万,意味着全院干部职工勒紧裤带奋斗5年啊!怎么能支撑得起来?但是,资金不解决,工程进度根本无法推进。困难哪里都会有,刘院长选择了知难而上!他打请示、找部门、多方协调,“踏平了”市政府的门槛儿,找遍了领导的电话,市政府、财政局、银行、新院……成了他第二个工作场所,一次,两次,三次……在他的牵头下,不记得打了多少请示,开了多少次协调会,贷款、资金问题逐渐有了眉目,最终取得市财政局的支持,为医院节省了1亿多元资金,而此时的刘院长也终于舒了一口气。

      新院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只有一条大路通向医院,刘院长想,“如果能在另一个方向,再开辟一条新路直到达医院,患者就医不就能不绕弯、节省时间了吗?危急情况下,就医的路不就成为“救命”的路吗?”于是,顶着炎炎烈日,刘院长特邀了相关单位有关领导,在新院工地协商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经过几个小时沟通、协调,终于同意在医院后方修建一条可以直接通向广汕高速的道路。道理问题终于解决了,刘院长满是疲惫的脸上也逐渐露出了笑容。

      新院建设关乎医院命运、关乎百姓健康,刘院长连睡觉都惦记着工程问题,“到新院看看”也就成了挂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无论大事小事,他都会风尘仆仆亲自赶往工地,常常从头到脚挂满灰尘,鞋子也常常沾满泥巴,但从没有听刘院长抱怨过。后来大家实在觉得不忍心,特地为他准备了一双水鞋,专门在新院工地用。

       日复一日,上任以来,刘院长就是这样满腔热情扑到工作中,医院建成了名医馆,内分泌科等6个科室创建成为广东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妇科等4个科室创也成功建成为惠州市中医重点专科,医院完成了人员定编,完善了机构设置……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发展迈开了新步伐。

      作为医院的当家人,刘院长一直提醒自己,要讲奉献、顾大局,不计名利,勇于担当,作为行动的标杆,他这样倡导大家,也这样约束自己。

      2008年5月12日,一场世纪特大地震发生在我国四川。一幢幢房屋顷刻间变成废墟,一个个生命霎那间撒手人寰。地动山崩,吞噬了数万同胞的生命;山河哭泣,国难当头,中华热血男儿岂不动容!时任惠州市疾控中心主任的刘庆荣同志马上想到,灾后的卫生防疫是更为艰巨的任务。他深知,医疗救助与卫生防疫工作必定是抗震救灾的工作重心。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当接到省卫生厅要求各地组建卫生防疫队的通知时,刘庆荣同志向市卫生局请命:“让我上!.....”一批80后的年轻人在他的影响下也争相报名,组成全省唯一一支由单位第一把手亲自带队的卫生防疫队!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地祝福,做足了思想准备,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不知道,这一去何时能归?带着387万惠州人民的重托,他带领队员们紧急赶往灾区!

      然而,救灾前线的困难和危险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从成都到茂县的路已经严重毁坏,桥梁横断,道路塌方,泥石横飞,原本三小时的路程,他们不得不饶道马尔康,翻越三座海拔4500多米的雪山日夜兼程走了三天三夜。一路上余震不断,左边是悬崖峭壁,右边是万丈深渊,汽车只能缓慢的行驶,每走一步都有丧命的危险。在雪山上行走,积雪打滑,他不得不带领队员不时下车推车、铲雪,一步一步走向山顶,当到达白雪皑皑的雪峰时,所有人早已疲惫不堪,然而他首先想到的不是休息,而是默默地在心中呼喊:快点!快点!再快点到灾区,让更多灾民得到救助!

      在海拔3000多米的藏区村落和灾民安置点,身上背负着几十公斤重的消毒器具,最难受的是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困难,每走一步都非常吃力,有好几次都差点晕倒。每次快要倒下的时候,总有一个信念支撑着他:“我不能倒,因为我是医生,我是共产党员,我是灾区人民的希望!”

      在救灾前线,他带领队员在海拔3500多米的高原,白天忍受着50多度高原烈日的煎烤,饿了吃点八宝粥、饼干;晚上寒风刺骨就在漏雨的帐篷里和衣而睡。

      在巴蜀大山深处的抗震救灾前线,他们战胜了恶劣的自然条件,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用忠诚和坚强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

      缘于一份责任,他坚守在医院的领导岗位;缘于一份情怀,他把医院当成了自己的家;缘于一份信念,他乐此不疲地忙碌着。“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这是刘院长对自己的要求。无论遇到什么考验,他总是能满腔情怀、乐观向上,他笑着说:“2013年版的刘庆荣比2012年版的刘庆荣苍老了许多。”工作中有人遇到困难时,他也时刻鼓励到,“不论遇到什么困难,请不要忘记露出一点笑容。”

      相信刘院长身上散发的敬业、拼搏、乐于奉献的“正能量”将会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好班长、什么是当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