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顾
不久前,李女士到惠州市中医医院眼科门诊进行常规的眼底检查。考虑到李女士有700多度的高度近视病史,眼科医生便建议李女士进行了散瞳后的全方位眼底检查。经检查,发现李女士右眼周边视网膜出现了一个小裂孔,伴裂孔周边小范围视网膜浅脱离。
为了防治病情进一步进展及恶化,眼科医生立刻进行了相应处理,针对其视网膜病变区进行了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之后经过多次复诊检查,发现李女士的病情稳定好转。
李女士不禁感慨道,没想到定期眼底检查真的这么重要,因为知道自己是高度近视,一直以来都遵医嘱定期行眼底检查,很庆幸自己的坚持。
李女士的经历也告诫大家,高度近视的并发症可能令人害怕,但是定期规范全面的眼底检查真的能有效降低其危害性。
健康链接
什么是高度近视
近视根据度数可分为:①轻度近视:近视度数<-300度(-3.00D);②中度近视:近视度数为-300度~-600度(-3.00D~-6.00D);③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6.00D)。高度近视可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和病理性高度近视。
单纯性高度近视
近视度数在600度及以上,但在成年以后度数基本稳定,不再明显进展,且不伴有导致不可逆视觉功能损害的眼底病变。常见症状有
(1)视力下降:远视力随着度数的增高下降越明显,近视力及矫正视力正常;
(2)视疲劳:过度用眼后常出现畏光、眼干涩、眼异物感、眼睛酸胀、重影、闪光感等视疲劳症状;
(3)飞蚊症:出现眼前黑影飘动,似蚊虫飞动,俗称“飞蚊症”。
病理性高度近视
近视度数终生进展,伴有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及眼底病变,而且伴有眼轴的不断增长。常见症状除了单纯性高度近视的症状外,其他常见症状有
(1)进行性视力下降:裸眼远视力、近视力都产生损害,且度数会随着病情进展不断增加,矫正视力也会进行性下降;
(2)眼部外观变化:因眼球前后径明显增长,常表现为眼球明显突出;
(3)视物遮挡:因为视野的改变,看东西时会出现遮挡感;
(4)视物变形:当高度近视合并眼底病变时,常表现为看东西出现形态扭曲、变大或变小等视物变形的症状;
(5)视物重影、眼球转动受限:高度近视引起斜视时,会出现看东西有重影、眼球转动受限的情况;
(6)色觉异常:高度近视合并眼底损害时,出现继发性色觉异常(包括色盲、色弱等);
(7)光觉异常:高度近视由于眼底损害,导致光敏感性降低,甚至出现夜盲的症状。
眼底检查的重要性
正常人的眼球类似球体,眼轴平均长度为24mm左右,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眼轴会逐渐变长。高度近视人群眼轴平均长度达到26mm左右,度数每加深200~300度,眼轴平均增长1mm。如果把眼球比作 “气球”,近视度数增加就好比吹气球,气球慢慢变大,气球越来越薄。同样的道理,近视度数越高,眼轴越来越长,容易引起各类并发症。
高度近视常见眼底并发症
(1)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劈裂及视网膜脱离等;
(2)黄斑病变:黄斑出血、黄斑变性及黄斑裂孔等;
(3)其他常见并发症:玻璃体混浊、白内障、青光眼及后巩膜葡萄肿等。
由于高度近视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导致各类严重的不可逆性视功能损害,而且很多眼底病变早期无声无息或者症状不明显,很多高度近视患者未及时发现就医,常常错过最佳诊疗时机,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甚至致盲。所以,建议近视患者,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便于眼底病变的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
高度近视患者建议定期做的眼科检查有
(1)视力检查:检查近视度数;
(2)裂隙灯检查:检查眼睑、角膜、前房、虹膜、瞳孔及晶状体等;
(3)验光:确定屈光度数;
(4)眼轴测量:测量眼轴长度,了解眼轴增长情况;
(5)眼底照相:了解视网膜、视神经及视网膜动静脉情况;
(6)眼部CT检查:进一步明确黄斑、视盘及视神经的情况;
(7)眼部B超检查:主要检查玻璃体的基本情况。
高度近视的注意事项
1.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减少视疲劳,避免过度用眼,控制度数的增长。
2.合理安排饮食,平时建议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蓝莓、猕猴桃、菠菜等。
3.适当的运动:避免跳高、跳远、举重及拳击等剧烈运动,可以适当慢跑、游泳、兵乓球及慢骑等。
4.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高度近视患者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高度近视已经有眼底病变者,建议至少每3~6个月复查一次眼底;如果突然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或眼前黑影等情况时,应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