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故事
65岁的张伯,在外吃了没煮熟的海鲜后出现身体发黄、尿液发黄的症状,于是来到惠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检查后,发现张伯存在肝功能异常及黄疸,并伴有发热的症状。
医生进一步完善了嗜肝病毒检查,发现戊肝抗体IgM阳性,诊断为急性戊型肝炎。医生给张伯进行了护肝、退黄及支持治疗等措施后,病情逐渐好转并痊愈。
张伯的故事提醒我们,对于肝功能异常或黄疸的患者,除了常见的乙肝及丙肝外,应警惕经消化道传播的甲肝或戊肝病毒感染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健康链接
什么是戊肝
戊肝,全称为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病毒主要攻击肝脏,导致急性病毒肝炎,通常为急性自限性疾病,但在特定情况下,如老年患者、孕妇等,可能发展为肝功能衰竭。
症状与表现特点
容易引起肝功能衰竭:戊肝病毒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尤其是老年人、孕妇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肝脏肿大:许多戊肝患者会出现肝脏肿大,并可能伴有黄疸。这种黄疸通常在两周左右消退,且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疾病。
皮肤异常: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大便颜色也可能发生变化。
身体发热:部分戊肝患者会出现身体发热、乏力和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人还可能出现关节疼痛。
传播途径
戊肝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即粪-口传播。这通常是由于误食了被戊肝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所致。此外,母婴传播和输入带有戊肝病毒的血液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预防与治疗
预防:戊肝的预防重点在于切断传播途径。这包括注意水源和食物的卫生,避免饮用生水和食用未煮熟的食物;饭前便后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注射戊肝疫苗等。
治疗:戊肝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小结:
戊肝是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其症状包括肝功能衰竭、肝脏肿大、皮肤异常和身体发热等。为了预防戊肝,我们应该注意水源和食物的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并注射戊肝疫苗。如果感染了戊肝,应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