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链接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8%,糖尿病病友超过1.4亿。糖尿病已超过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中国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首要病因。因此,积极筛查、早期发现、综合管理是每位糖尿病病友的必修课!
1、早发现
微量白蛋白尿,是肾脏早期受损标志,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肌酐清除率等检查均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受损。除蛋白尿外,早期还会逐渐出现腰酸、脚肿、尿频、尿中泡沫逐渐增多等临床表现。当出现这些信号时,病友们需尽早至肾病专科就诊。推荐1型糖尿病病友,确诊5年后开始筛查;2型糖尿病病友,确诊后每年筛查1次。
问:糖尿病病人出现肾脏损害,就一定是糖尿病肾病吗?
答:不一定。确诊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是肾穿刺活检,也可通过完善相关检验项目鉴别狼疮、血管炎等其他可能造成肾损害的疾病。
2、早干预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推荐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结合积极降糖、降压、调脂,药物保护肾脏功能等的综合化治疗方式,可有效延缓肾病进展。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常推荐肾病病友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那何为低盐低蛋白呢?推荐钠盐≤5g/d(相当于用食用盐平平铺满一个啤酒瓶盖),蛋白质摄入量在0.6-0.8g/kg▪d。同时,戒烟戒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推荐糖尿病肾病病友们的BMI在24以下)、避免感染都是生活方式管理的关键点。
控制血糖:对肾病病友而言,血糖的控制目标应根据病情、年龄等做出个性化改变,用药也随之调整。尤其是进入中晚期肾病后,部分降糖药物因经肾脏排泄,而存在低血糖风险,需调整为胰岛素降糖。
药物保护肾脏功能:目前除国内外指南推荐的ACEI/ARB、SGLT2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方法,中医中药也有独到优势!
问:这些饮食上的数值要求,是不是需要每日秤重食物?
答:不是。肾病病友膳食处方的制定,并非简单的数字就能框定,而是需要根据病友的需求合理计划餐次及能量、蛋白质分配。欢迎各位病友先至我科专科门诊就诊,了解专科膳食处方。当病友们逐渐掌握了诀窍后,也就有了低盐优质低蛋白的生活态度了!
3、早准备
当肾衰进展避无可避时,病友们也无需丧气。除肾移植外,还可以选择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来满足长期肾脏替代的需求。
血液透析:是通过血管通路将病友的血液引出体外,借助血液透析机等设备,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及多余的水分后,再将血液输回人体内,以达到血液净化的治疗目的,是抢救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措施之一。在进入血液透析前,需提前建立透析通路——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术后4-6周方可使用,部分血管条件查的病友,需延长至术后8周使用。因此,糖尿病肾病病友需在诊断为慢性肾脏病4期时提前建立好透析通路。
血液透析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快速有效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过量水分,但长期血透对病友的生活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因为它需要定期去透析中心进行治疗,一般是每周2-3次,每次4小时。并且短时间内快速清除毒素及水分,造成机体内环境不稳定,心血管稳定性差,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透析失衡等风险。
腹膜透析:是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通过灌入腹腔的透析液与腹膜另一侧的毛细血管内的血浆成分进行溶质和水分的交换,清除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和过多的水分,同时通过透析液补充机体所必需的物质,达到肾脏替代或支持治疗的目的。需要腹腔植入一条永久性导管,作为透析液注入和排出的通道。
腹膜透析的优势在于可以让病友居家治疗,且该治疗模式可保护残肾功能,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小,较少出现血压的急剧波动等情况。但腹膜透析对环境卫生条件和病友个人卫生习惯有较高要求,对于血糖欠佳、或者营养状态差的患者,更易导致腹膜感染。反复腹膜感染可能会导致腹膜功能逐渐下降。对于严重的难治性腹膜炎、真菌性或结核性腹膜炎,甚至需要拔除腹透管,退出腹膜透析。
问:两种透析方式各有优劣,如何选择?
答:这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评估过程,医生会综合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认知能力、居住条件以及心理和社会支持系统来推荐最适合的透析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这种评估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重新评估以应对疾病状况的变化,甚至不排除血透转为腹透,或者腹透转为血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