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节气养生】冬至养生正当时——中医“治未病”之道,守护您的健康

【节气养生】冬至养生正当时——中医“治未病”之道,守护您的健康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051


冬至(别名: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之长至,故曰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日期在公历每年的1221-23日,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同时,也是代表即将进入最为严寒的时节,即民间所说的“三九天”。

中医认为,冬至养生应以“养藏”为原则。古籍有载:“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治,阴阳调衡。此时人体的阴阳气机开始转化,是养生调理、预防疾病的关键时机。所以冬至在一年之中是最宜温养脾肾的时节,是“冬令进补”的最好时段,养生之道也蕴在其中。让我们从“治未病”角度出发,做好健康管理,让身体在寒冬里稳稳地守护住健康。

什么是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医重要的养生理念,指的是 防病于未然、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中医强调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正气(免疫力),使疾病远离我们的身体。

冬至是阴阳交替的重要节点,此时养生着重温补阳气、固护阴精,为来年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冬至养生三大原则

一、顺时养阳,保暖防寒

冬至后,阳气初生,但外界寒气仍盛,养生要注重“保暖护阳”,以防寒邪侵体。

1.穿衣保暖:重点保护头颈、腹部、脚底等部位,避免寒气入侵。

2.适当运动: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有助于阳气的生发与运行。

3.避寒就温:不可过度出汗,导致阳气耗损。

养生提示:

1)晨起锻炼最好在太阳升起后进行,避免大冷大风时出门。

2)运动前做好热身: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肌肉和韧带也比较紧,在没有做好热身运动的情况下直接进行运动锻炼很容易发生损伤,如肌肉拉伤、韧带撕裂甚至骨折。运动量要从小到大,逐渐增加。

3有慢性病的人运动时出现不适,要赶紧停止,及时去医院就医。

二、冬至进补,养肾固本

中医认为“冬至一阳生”,是“滋补肾阳、温补气血”的好时机。饮食进补应温肾阳、暖脾阳,冬至饮食调养如下:

1.多吃温热食物:羊肉、牛肉、黑豆、枸杞、核桃等温补肾阳的食物。

2.少吃寒凉食物:冰冷饮料、生冷瓜果等,以免损伤阳气。

3.适量喝水:冬季干燥,注意补充温热水,滋润内脏。

食物推荐:

1. 萝卜——下气消食

白萝卜有“赛人参”的美誉,中医认为它能下气,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冬季干燥,容易上火,高血压患者也适合吃萝卜降压。

2. 山药——健脾益胃

山药是药食同源的食材,健脾益胃,并且钾含量非常高适合高钾低钠的膳食人群食用。

3. ——润肺通便

梨的特点是汁水多,具有润肺通便的功效。

药膳推荐

1.当归生姜羊肉汤

功效:温补肾阳,养血活血。

配料:当归30克,羊肉250克,生姜30g,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在干净的瓦罐中放入羊肉、姜、当归、料酒,盖上盖子,大火烧开,然后文火煲3小时左右,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2. 山药枸杞粥

功效:健脾补肾,益精养血。

配料:山药200克、枸杞15克、小米100克、姜、食盐适量。

做法:山药洗净,去皮切块。小米先泡半小时,然后入锅煮开,改小火,加入枸杞、山药一起熬煮30分钟。最后加点姜丝、盐调味即可。

三、固护阴精,调神养心

冬季易引起情绪低落、精神萎靡,养生需调畅情志,保持心情平和。

1.早睡晚起

冬季,人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遵循冬三月,早睡晚起,必待日光的古训,待太阳升起后再起身活动,早睡可养人之阳气,晚起能助体内阴气。年轻人要避免睡觉过晚,古人在夏至、冬至这两个阴阳转化的日子,会睡子午觉,即子时(231点)和午时(1113点),认为这是大补,所以晚上切勿熬夜,11点前入睡(小孩子宜9点前),中午也可以午睡,但不宜超过1小时,午睡太久反而不利于阳气生发。

2.精神调养

可尝试冥想、静坐,放松心神,宁静养心。

3.艾灸保健

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在这里,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艾灸。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者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且冬至为一阳,此时进行艾灸更能起到温阳祛寒之功。

推荐穴位

肾俞,大椎、命门,百会,关元、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温补阳气,增强体质等。

三九灸驱寒助阳

三九天灸疗法,也称“药物发泡”。采用对皮肤有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穴位或患处,借助药物对穴位刺激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的一种疗法。

“三九灸”是“天灸”疗法的一种,依据中医学的“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及时间治疗学为基础,选择温阳、化痰、平喘和通络止痛的中药物制成药膏进行贴敷,是对三伏天贴(灸)疗效的补充和巩固。前者是冬病冬防,后者是冬病夏治,均是扶阳补虚疗法。顺应此时自然界阳气初生的规律,进行三九灸以助人体阳气的生成,可以达到身体有寒则驱寒,有瘀则化瘀,有湿则祛湿的作用。在“三九天”寒冷的季节敷贴穴位以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胃溃疡、慢性腹泄、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病症。

*但需注意三九灸切勿贪热:1.温灸时间不可过久;2.温灸后需配合养阴润燥之品,以免阳气发散太过。

三九天,冷飕飕,夏病冬防,冬病冬治,惠州市中医医院三九天灸活动正火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