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春天的开始。在中医养生中,立春标志着万物的闭藏的冬季已过去,是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的转折点,也是调养身体、顺应自然变化的关键时节。在中医古籍中,立春养生之道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详细阐述了春季养生的总则:“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阐述了春季养生的原则。春季是万物复苏、阳气升发的时节,天地万物生长繁荣。养生应遵循“夜卧早起”的规律,保持充足的休息,适时进行户外活动,如在庭院中散步,帮助气血流畅。衣着不宜过紧,要放松身体,顺应春天的生发之气。此外,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避免过度压抑或过度激烈的情绪,春季是养生的关键时期,应顺应自然,以保持身心健康。若逆其道,则可能伤肝,影响健康。
气候特点
气温回升,昼夜温差大:立春后气温逐渐回升,但白天和夜晚的温差较大,早晚仍感觉寒冷,白天气温较高,气温波动明显。
“肝主春”:中医认为春季属肝,肝气开始升发,若情绪不稳定或肝气郁结,容易影响健康,引起头痛、失眠等问题。
春风起,湿气增多:春季湿气逐渐增加,空气湿润,特别是在南方,湿气可能引发体内湿气重、关节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
气候变化频繁,易感冒:由于气温回升与寒潮交替,天气不稳定,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疾病容易发作。
养生重点
三调:调作息、调情绪、调饮食
调作息:立春后阳气生发,作息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熬夜,以确保充沛的精神和体力。
调情绪:春季肝气旺盛,情绪波动容易影响健康,要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调饮食:饮食应清淡为主,避免油腻,适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尤其是有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如枸杞、菊花、韭菜等。
三养:养肝、养气、养神
养肝:春季是养肝的最佳时机,应通过调节情绪、饮食和适当运动,疏通肝气,保持肝脏健康。
养气:春季是阳气升发的时节,要通过早起、锻炼、深呼吸等方式,激发体内阳气,增强免疫力。
养神: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多进行冥想、放松等,有助于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养生方法
起居调摄——顺应自然,调节作息
立春后,日照时间逐渐延长,气温回升。此时要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顺应自然的节律。春天阳气生发,肝脏最为活跃,保持内外和谐尤为重要。建议做到早睡早起,规律起居,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早上起床后拉伸下身体,在日出后到户外散散步,身体动了起来,阳气也就被鼓动了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药王孙思邈曾言“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立春气候变化较大,天气渐暖尤寒。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不宜顿去棉服,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的人及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谨慎,不可骤减。年轻人穿衣也要下厚上薄,注意对颈、膝、足等部位的保暖。
饮食养生——饮食清淡,适当滋补
春季饮食应从顺应冬季闭藏的滋补饮食逐步过渡到以适应春季升发的清淡饮食为主,避免油腻重口味的食物。饮食的种类要丰富,可多食新鲜蔬果,如菠菜、胡萝卜、韭菜等,帮助排毒养肝,以适应春天新陈代谢加快的生理需求。适量食用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食材,如枸杞、菊花、红枣等,增强免疫力。此外还可多食用促阳气升发的食物,比如韭菜、香菜、葱姜蒜等。适量吃甘味之品可补脾益肝,比如山药、小米、枸杞、南瓜等。立春后羊肉、狗肉以及过于辛辣油炸食物都要少吃,因为这些食物可能损耗阳气,导致上火。
养生茶饮推荐
菊花枸杞茶
功效:疏肝明目,养肝益气,缓解眼疲劳,清热解毒。
材料:干菊花、枸杞、冰糖(可选)。
做法:将菊花和枸杞放入茶杯中,加入热水冲泡,泡约5分钟后饮用。
适宜人群:眼睛干涩、肝气郁结、经常用眼的人群。
薄荷柠檬茶
功效:疏风解表,清新提神,帮助消化。
材料:新鲜薄荷叶、柠檬片、蜂蜜(可选)。
做法:薄荷叶洗净,与柠檬片一起放入杯中,加入热水,稍微浸泡几分钟后加蜂蜜调味。
适宜人群:春季常感乏力、消化不良或有轻微感冒症状的人群。
菊花龙井茶
功效: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提神醒脑。
材料:菊花、龙井茶叶。
做法:将菊花和龙井茶叶放入茶杯中,注入80°C左右的温水,浸泡约3-5分钟即可。
适宜人群:有口干舌燥、咽喉不适的朋友,特别是春季常感冒的朋友。
运动养生——加强锻炼,舒展筋骨
春季是适合运动的季节。建议选择柔和的运动,如太极、散步、瑜伽、八段锦、踏青春游、骑自行车等,有助于舒展筋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体内气血流畅。运动之后,人体气血顺畅,有利于肝气疏泄。
温馨提示:早春时节气温多变,在进行户外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而导致身体不适。同时注意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立即洗澡,尤其是热水澡,以免引起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时应选择较为平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等,避免剧烈运动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情志调养——情绪调节,保持心境平和
春季肝气旺盛,容易引发情绪波动。保持愉悦的心情,多做深呼吸,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常听音乐、练习冥想,放松心情,保持内心的宁静。
防病保健——调经络,勤梳头、行气血:
穴位养生
通过按摩、针灸等方法,疏通经络,调节体内气血,在家中可以适当按揉太冲、肝俞、合谷、足三里、气海、关元等穴位进行调养,每次按揉约1-2分钟,配合深呼吸,促进气血流通,帮助身体保持最佳状态。
勤梳头
三国时期的嵇康在《养生论》中云:“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
由于头部穴位丰富,上面分布着许多经络、穴位。手、足三阳经均起经头面部,所以头部又被称为是“诸阳之会”。立春时勤梳头可以顺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建议每天梳头2-3次(建议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每次5-10分钟,使用木梳或天然材质梳子,动作轻柔有节奏。梳头时可以配合按摩百会穴、风池穴等,帮助放松大脑、缓解头痛和眼疲劳。
梳头的顺序,宜先从前额的发际向后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处,然后再从左、右耳的上部分别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进行梳理。梳头时用力要均匀,速度宜缓,一次梳50~100下,头皮微热即可,梳头时将身体向前屈或向后仰,以促进血液循环,这样效果会更好。
立春是养生的起点,治未病的最佳时机。立春不仅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也是健康的起点。让我们顺应自然变化,守护健康,迎接春天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