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顾
近日,眼科门诊接待了一位王先生(化名),他两年前被确诊为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当时王先生接受了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及眼内注药治疗,病情得到了基本的控制,最后双眼复查视力达到0.8。然而,在随后的两年里,王先生未能坚持复诊。近一个月,他自觉视力持续下降,并在3天前发现左眼有黑影遮挡。
经过详细的检查,医生发现王先生的病情相较于两年前有显著恶化,左眼甚至出现了玻璃体积血。若出血量较大,可能需通过眼科四级手术——玻璃体切割术(PPV)来控制病情,避免失明。如果王先生能按时复诊,当前的严重后果或许可以避免。
幸运的是,王先生此次就医及时,左眼出血量并不多。经过一个月的中西药物口服治疗,积血已基本吸收。随后,医生再次为王先生安排了视网膜血管造影、激光光凝和眼内注药治疗。两个月后,王先生的病情趋于稳定,左眼视力也有明显恢复。经过这次教训,王先生深刻认识到按时治疗和及时就诊的重要性,并承诺未来将严格遵守医嘱。
健康链接
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病变,主要分为非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两期都可发生糖尿病黄斑水肿。糖尿病黄斑水肿则是由于黄斑区毛细血管渗漏所致的视网膜增厚,是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结果,主要影响中心视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所导致的盲和低视力已成为危害视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所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规范和持续性治疗尤为重要。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线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
1.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利用激光对视网膜进行热效应处理,以消除或减少视网膜的血管供血不足,从而达到改善或者控制病情。
2.抗VEGF治疗:也就是玻璃体腔注药术,俗话说给眼睛打针,是使用专用的注射针头把抗VEGF药物打到玻璃体腔里的一种治疗措施。当DR病情发展到合并黄斑水肿或者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时就需要进行此项治疗。
3.玻璃体切割术:是一种显微手术,利用玻璃体切割头切除玻璃体的病变组织以恢复眼球的透明屈光间质,让视网膜复位以恢复视力的治疗手段。当DR发展到出现大量玻璃体积血、纤维增殖以及视网膜脱离时就必须进行此项治疗。
糖尿病慢病管理非常重要,如果一旦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需要加强眼部的积极治疗,千万不要等疾病发展到后期了才来治疗,这将会付出多倍的治疗时间和治疗成本,严重影响视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