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特点:面色潮红、有烘热感,手足心热,目干涩,视物花,鼻微干,唇红微干,平素易口燥咽干,口渴喜冷饮,眩晕耳鸣,睡眠差,小便短涩,大便干燥。
性格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健康调养建议:
«影响健康因素
高温酷暑的环境;情绪波动;工作紧张;熬夜;烟酒。
«情志调养
1.此体质之人阴虚火旺,火扰神明,暗耗阴血,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
2.平素在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
3.情绪波动易加重阴虚,故应节制,安神定志,以舒缓情志。
4.学会喜与忧、苦与乐、顺与逆的正确对待,保持稳定的心态。
«饮食调养
饮食原则
1.阴阳对立制约,阴不制阳,阳气易亢,肾阴是一身阴气的根本。
2.您的膳食调养以滋补肾阴、滋阴潜阳为基本原则。
3.可多食品味甘性寒凉,皆有滋补机体阴气的功效。
4.可适当配合补阴药膳有针对性的调养。
适宜食物
谷物类:糯米、黑米等。性味平和的谷物如大米、玉米、山药、豌豆等。
肉食类:乌贼、龟、鳖、海参、鲍鱼、螃蟹、牛奶、牡蛎、蛤蜊、海蜇、鸭肉、猪皮等。性质平和的肉类如乌骨鸡,鸭肉,鹅肉,鸽肉,鹌鹑,猪肾,猪蹄,驴肉等。
蔬菜类:菠菜、丝瓜、藕等。性味平和的蔬菜如胡萝卜、黑木耳、香菇、银耳、蘑菇、猴头菌等。
果品类:芝麻、桂圆、荔枝、甜杏仁、豆腐、甘蔗、桃子、银耳等。性味平和的果品如大枣、山楂、橄榄、南瓜子、花生、黑芝麻、莲子、橘子、葡萄、杨梅等。
慎食食物
慎食辛辣刺激性食品,慎食温热香燥食品,慎食煎炸炒爆的物品,慎食性热上火食物,慎食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的食物。
注意事项
1.进餐时勿一心两用,注意进餐的气氛融洽,常与家人共餐。
2.保持进食时间及进食量的规律性,不偏食,吃多种食物,吃到八分饱。
3.每日三餐,每餐营养均衡,注意控制每天进食的总热量,以及主食类、蛋白类、脂肪类的比例,适当减少盐的摄入。
4.早餐保证一定量的肉或鱼或蛋或奶,晚餐不宜过饱及过于丰富。
5.多进食粗粮,争取每餐食用新鲜蔬菜、水果。
«起居调养
1.此种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
2.要注意“秋冬养阴”的原则调养,居住环境宜安静,选择坐南朝北的房子。
3.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晚夜间11点前卧床休息,以藏养阴气。工作紧张、熬夜、剧烈运动、高温酷暑的工作生活环境等,能加重阴虚倾向,应尽量避免,特别是冬季,更要注意保护阴精。
4.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偏于阴虚质者要节制房事,惜阴保精。
5.应戒烟,烟草燥热,长期吸食易致燥热内生,而见口干咽燥,或咯痰咯血。
«运动调养
1.阴虚质是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只适合做中小强度的锻炼,其运动锻炼应重点调养肝肾之功,如经常打太极拳、八段锦、固精功,保健功、内练生津咽津的功法等动静结合的传统健身项目,也可习练“六字诀”中的“嘘”字功,以涵养肝气。
2.阴虚质者由于阳气偏亢,不宜进行剧烈运动,避免大强度、大运动量的锻炼形式,避免在炎热的夏天,或闷热的环境中运动,以免出汗过多,损伤阴液。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
3.阴虚质的人多消瘦,容易上火,皮肤干燥等。皮肤干燥甚者,可多选择游泳,能够滋润肌肤,减少皮肤瘙痒,但不宜桑拿。静气功锻炼对人体内分泌的双向调节功能,促进脾胃运化,增加体液的生成,改善阴虚质。
«穴位保健与经络调养:
1.可按摩三阴交、太溪、照海、风池等穴位可以补肾益阴,改善阴虚体质。
2.取穴定位:
三阴交:在足内踝上3寸,每日约揉1~3分钟,有活血化瘀之功。
太 溪: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每日约揉1~3分钟;
照 海:足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每日约揉1~3分钟;
3.按摩风池穴,有清头明目,通脑活络作用。
风池穴:颈项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外侧凹陷处。每次60下(双侧同时进行),以感觉酸痛为度,每日3次。
«药膳:
1. 沙参养肺汤
【材料】沙参l5克,玉竹l5克,猪心lO0克,猪肺l00克。
【作法】将沙参、玉竹用纱布包好,与洗净的猪心肺及葱段同置砂锅内加水,先用武沸后改用文火炖约2小时,视心肺熟透,稍加盐调味即可。每周2-3次。
2.银耳百合粥
【原料】银耳l0克,百合l0克,粳米25克。
【作法】银耳用水泡涨,百合、粳米洗净后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成粥,再加冰糖少许即可。每日l次,配餐温服,连服1-2天。
3.沙参玉竹炖老鸭
【原料】沙参、玉竹各30~50克,老鸭l只,盐、味精少量。
【作法】先将鸭去毛、内脏,洗净,同沙参、玉竹同放瓦煲内,加水适量,文火慢煲l小时以上。调味后,饮汤,吃鸭。每日1次,每周1-2次。
«中药茶饮:
1.苦杏仁炖雪梨
【原料】苦杏仁10克,雪梨l个,冰糖30克。
【作法】共放炖盅内,加水半碗,隔水炖1小时。食梨,饮汤。
2.玉竹代茶
【原料】玉竹30克。
【作法】入锅内加水煎。代茶饮。连服30日。
«非药物疗法:
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到传统疗法中心进行针刺、腹针、沐足等。
地址:惠州市惠城区东升一路惠州市中医医院门诊三楼治未病中心
联系电话:0752-2756035
Copyright @ 2005-2025 www.hzszy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惠州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惠州市中医医院.公益
东院区地址:广东省惠州市大湖溪东江新城东升一路 西院区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下角菱湖三路一号
急救电话:0752-2189120,2756120 夜间值班电话:0752-2756933
工信部网站ICP备案号:粤ICP备08014486号-5 技术支持:新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