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 焦 专 科
以“色”识痰,谈“痰”那些事儿
痰的寒热之分
说起“痰”,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得了感冒或是抽烟的人常常会出现咳痰的症状;可问起“痰”是什么?为什么会咳痰?“痰”又分了哪些种类?可能大部分人的心里都没有答案。
这不,老李这几天就很困惑。原来这几天他感冒了,还咳出淡黄色痰液,便自服了止咳化痰的中成药,可服了几天药之后,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咳出更多痰,还是黄脓痰!老李心想:我上次感冒也是吃的这个药,吃几天就好了,咋这次没效果?
无奈痰梗在喉,确实难受,老李在家人的带领下前往家附近的惠州市中医医院求助医生。肺病科的医生告诉他:“您在家吃的药是温性的,具有温肺化痰的作用,适合寒证咳嗽咳痰;但是您咳出的痰为黄脓痰,结合其他的症状,可以确定为痰热证,需要清热理气化痰。”于是老李吃了医生给他开的药,果然三天后症状都大大改善。
原来痰还分为寒痰和热痰?是的,而且痰的门道可多呢!今天,咱们就来谈谈关于痰的那些事儿。
健康科普
痰从何而来
中医意义上的“痰“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平常通过咳嗽排出体外的就是“有形之痰”,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痰。这种有形之痰主要存在于肺,可能是自身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如肺不行水、脾不运化水湿、肾不主水等,也可能是外界邪气侵袭肺部产生。
而“无形之痰”则是广义上的痰,通常是指人体内存在的痰湿、痰火、痰浊等,它可能存在你的各个组织、脏器、甚至是血液之中,是我们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
痰有何危害?
痰饮作为一个病理产物存在于人体内,会给人体带来许多损害,古语有云“百病多因痰作祟”。痰阻滞气机,使肺气失宣、胃失和降则咳嗽、发热、胸闷、气喘、不思饮食、呕吐等;阻碍津液气血的运行,易使人出现怕冷、乏力、肢麻、肥胖、水肿等全身症状;痰饮易于蒙蔽心神,则导致失眠、烦躁、头晕、昏蒙等。
以“色”识痰
发病初期,可根据痰的颜色和性状选择不同的中成药对症治疗,如用药3天无效,均需及时医院就诊,明确病因。
中医识痰
(1)痰白,质稀量多,此多为寒痰,治疗当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2)痰白,质稠量多,滑而易咯,多属湿痰,治以燥湿化痰。
(3)痰黄,质稠者,多属热痰,治当清热理气化痰。
(4)痰少而粘,难于咯出者,多属燥痰,治当润燥化痰。
(5)痰中带血或咯血者,多因热伤肺络所致,需及时医院就诊;
西医识痰
在西医上,观察痰的颜色及性状,对于疾病的诊断也有很大意义,当然痰的细菌及真菌培养最准确。以下情况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药物。
(1)咳脓性痰,量多,带血丝或呈脓血性,多属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2)咳铁锈色痰,多属肺炎链球菌感染;
(3)咳红色胶冻样或砖红色痰,多属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
(4)咳绿色痰液,多属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5)若痰白粘丝、难以咳出,且经常服用抗生素者、激素或者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者则可能感染真菌。
(6)咳黑色痰液,则多见于煤炭工人。
其他辅助祛痰小妙招
(1)穴位按摩及药敷:选择足阳明胃经上的丰隆穴,手太阴肺经的太渊穴,此两穴为祛痰要穴,按揉5分钟,再将甘草捣烂外敷于此穴12h。
(2)饮食疗法: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腻,多食新鲜果蔬。因为肥肉易酿生痰湿,尤其对于脾胃虚弱之人,肥甘厚腻难以消化。还可以经常选用陈皮、橘红、款冬花、桑叶等其中一两味泡茶饮用,亦有化痰之效。
当患有呼吸道疾病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痰的颜色和性状,便于确定痰的类型,提高治疗效率。有痰时尽量把痰咳出体外以保持呼吸道清洁和通畅,但要注意公共卫生,做一个“痰”吐有致的人。
Copyright @ 2005-2025 www.hzszy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惠州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惠州市中医医院.公益
东院区地址:广东省惠州市大湖溪东江新城东升一路 西院区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下角菱湖三路一号
急救电话:0752-2189120,2756120 夜间值班电话:0752-2756933
工信部网站ICP备案号:粤ICP备08014486号-5 技术支持:新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