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惠州市中医医院 > 文章内容

【节气养生】惊蛰节气养生指南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079    更新时间:2025/3/5    责任编辑:惠州市中医医院 ]

惊蛰至,万物苏

《闻雷》: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空馀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春晴泛舟》: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此时春雷乍动,蛰虫惊醒,天地阳气升发,人体气血亦随春气萌动,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所以养生要注重顺应肝木升发之性,使自己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天一般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一、惊蛰节气特点

气候:气温回升,乍暖还寒

天气变化较大,气温回升快,但冷暖波动大,风邪盛行,易引发感冒、过敏等疾患。

脏腑:肝旺脾弱,易生困乏

春属木,肝气旺盛,易克脾土,易见口苦、腹胀、食欲不振等症。此外,春季雨水增多,湿气较重,容易导致身体困倦。

生理:阳气升发。

人体阳气升发,易出现“春困”、上火、血压波动等问题。

二、惊蛰养生原则:防风邪、调肝脾、养阴津

一防风邪,惊蛰风邪盛行,易引发感冒、头痛。可通过护头颈(戴围巾)、按揉风池穴(后颈发际凹陷处),避早晚寒风。

二调肝脾,因肝气过旺易克脾,致腹胀、口苦。饮食上当以少酸多甘(如荠菜、山药),饮玫瑰陈皮茶疏肝;拍打肝经(大腿内侧)、脾经(小腿内侧),饭后摩腹,避久坐久以强脾运。但需要注意忌辛辣油腻,防肝火亢盛。

三养阴津,因阳气升发易耗阴,致口干、上火。可适当食用梨、蜂蜜、百合润燥,饮麦冬玉竹茶滋阴。运动时微汗以防津伤。但需要注意温补适度,阴虚者慎用燥热食材(如辣椒)。

三、惊蛰节气的养生方法

起居调摄——夜卧早起,防风护阳

穿衣:惊蛰时节,从气象角度讲,是由冬寒向暖春的过渡。此时虽然阳气渐生,但是余寒未尽,因此春捂就显得尤为重要。万物在春天开始复苏,人体也同自然一样,原先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这时冷风来袭,便可长驱直入,引发感冒、咳嗽等不适。所以惊蛰时节虽然温度升高,但是衣服递减要适度,不能一下子脱掉过多衣物,而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天气变化逐渐减少。

作息:早睡早起(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早上6-7点起床,午休15-30分钟,缓解春困),晨起梳头百下助阳气升发。

环境:室内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细菌滋生,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注意:惊蛰前后,踏春赏花的途中,要谨防毒虫叮咬。轻者仅有局部皮肤症状,严重者亦可引起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外出应尽量穿长袖长裤,减少皮肤裸露,远离树木、花丛。随身携带防蚊水、风油精或者香囊等,借助香味驱散毒虫。

饮食养生——少酸增甘,润燥护肝

惊蛰时期总的来说是明显变暖,所以饮食应清温平淡,多吃些性温味甘的食物以养脾,这些食物包括糯米、黑米、高粱、燕麦、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等,也多吃点清热解毒的“抗菌”食品,比如大蒜、大葱、蒲公英、蜂蜜、绿茶、香菇等以抵御病菌的侵袭。惊蛰时节,乍暖还寒,虽气温有所回升,但余寒未消,饮食上还可适当进食一些辛味食物以助阳升抗余寒,如韭菜、洋葱、香菜、生姜、葱等食物。此外这一时期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说法。

养生食谱推荐

1.五指毛桃陈皮煲猪脊骨

食材:猪脊骨300克,五指毛桃100克,陈皮1瓣,生姜3片,食盐适量。

做法:猪脊骨洗净、焯水,与五指毛桃、陈皮、生姜一起放入汤锅内。倒入开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煲1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扶正益气

2.芹菜粥

食材:芹菜100克,粳米,盐、葱白适量。

做法:芹菜洗净后切末。起油锅,葱白爆香,加水、粳米、盐,煮至七成熟,加入芹菜末,煮至粥熟。

功效:清热解毒,润肠通便。

3.山药红枣薏米粥

原料:山药 100克、薏米 50克、大枣 5~8颗、大米、冰糖适量

做法:大米泡水30分钟,薏米泡水2小时,山药去皮切块备用。锅中加水,放入大米和薏米,中火煮至黏稠,加入山药和红枣,继续中火煮20分钟。加冰糖搅拌融化,待微凉后即可享用。

功效:健脾利湿,滋补气血。

4.惊蛰推荐茶饮

菊花枸杞茶(菊花5g、枸杞10g):清肝明目,适合长期面对电子屏幕者,缓解眼疲劳,降火养肝。

陈皮生姜茶(陈皮5g、生姜3片、红枣2颗):健脾祛湿,适合湿气较重、容易腹胀的人群,助消化、暖胃。

玫瑰陈皮茶(玫瑰花5+陈皮3g+冰糖少许):理气解郁,适合情绪紧张、压力大者,有助于缓解焦虑,调节气血。

运动养生——舒展筋骨,升发阳气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阳气始动,惊蛰前后应该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尤其是晨起运动,可以鼓舞人体阳气升发,促进气血通畅。同时,适当运动对于促进睡眠和情志调节也有帮助。

◆ 推荐运动:缓和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慢跑、散步等

◆ 敲打经络:每日晨起拍打胆经(大腿外侧)、肝经(大腿内侧)各5分钟,疏通气血。

◆ 忌大汗:运动后及时补水,避免耗伤津液。

情志调养——戒怒戒躁,静心养肝

◆ 春季养肝是多方面的,首先要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恬静、愉悦的心态,以保持肝的健康。

◆ 多踏青赏花,远眺绿植,保持心情愉悦;·

◆ 常按太冲穴(足背)、膻中穴(胸口),疏解郁气;

◆ 睡前冥想或听轻音乐,助心神安宁。。

防病保健——补阳气,防春瘟,祛湿邪

◆ 《老老恒言》曰:“如值日晴风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如果是风不大的晴天,可以坐在窗边,背对着日光而坐,晒晒太阳。人体的后背有膀胱经和督脉,经过阳光的照射后变得暖暖的,经络就会畅通,有助于阳气生发。

◆ 惊蛰时节,细菌、病毒易繁殖,需注意预防流感、过敏、湿疹等疾病。

◆ 适当艾灸:可艾灸大椎、足三里、太冲、合谷等穴位,温补阳气,预防感冒。

◆ 泡脚:可用生姜、艾叶泡脚,以驱寒暖身。

◆ 防过敏:春季花粉较多,易过敏者可适当食用蜂蜜,提高抗过敏能力。

【温馨提示】个体体质不同,艾灸并非人人适宜,如有不适,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惊蛰是防病的关键转折,治未病的黄金窗口。此时春雷震震,阳气勃发,正是疏肝健脾、防风润燥的良机。让我们顺应自然生发之力,饮食清淡养阴,运动舒展升阳,情志平和戒躁,在万物复苏的时节,唤醒身心活力,拥抱春暖花开!



  • 上一篇文章: 【健康科普】春季是孩子长高的黄金期,小儿推拿助力孩子长高
  • 下一篇文章: 【有医说医】并肩肌骨超声,共赴无痛生活
  • Copyright @ 2005-2025 www.hzszy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惠州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惠州市中医医院.公益

    东院区地址:广东省惠州市大湖溪东江新城东升一路 西院区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下角菱湖三路一号

    急救电话:0752-2189120,2756120 夜间值班电话:0752-2756933

    工信部网站ICP备案号:粤ICP备08014486号-5 技术支持:新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