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雨水(2月18日至2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冬去春来、冰雪消融、降水增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此时天地阳气渐升,万物萌动,人体气血亦随自然生发,正是调养肝脾、祛湿防病的关键时期。
1.雨水节气特点
气候:寒湿交杂
虽气温回升,但“倒春寒”频繁,早晚温差大,湿气渐重,易侵袭人体。
脏腑:肝旺脾虚
春属木,通于肝,肝气易亢;脾土受湿邪困扰,运化功能减弱,易出现腹胀、食欲不振。
生理:阳气生发
人体阳气初升,腠理渐开,需防外邪入侵,同时避免过度消耗阳气。
2.雨水养生原则——调肝脾、养阳气、防湿邪
一调肝脾:疏肝理气,健脾祛湿,防“肝木克脾土”。春属木,对应肝脏,肝气在春季升发旺盛。若肝气郁结或过亢(如情绪压力大),易横逆犯脾,导致“肝木克脾土”,出现腹胀、食欲差、大便黏腻等脾虚湿困症状。加之雨水湿气重,脾喜燥恶湿,更需调和肝脾。调养方法包括:
疏肝:饮玫瑰花茶,按揉太冲穴,晨起深呼吸
健脾:食山药、小米粥,常练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
防肝克脾:少怒少郁,忌油腻生冷
二养阳气:顺应春生之气,温补阳气,忌寒凉伤阳。《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雨水阳气初升,如同幼苗需呵护。此时人体阳气向外发散,若受寒或过食冷饮,易损伤脾肾阳气,导致抵抗力下降、四肢冰冷。调养方法包括:
温补:晨喝姜枣茶,多吃韭菜、桂圆
护阳:晒背15分钟,艾灸关元穴等
避寒:忌冷饮冷食,运动微汗即止
三防湿邪:“湿困脾土”易致疲乏、水肿,需内外祛湿。外湿包括雨水增多、环境潮湿,湿从皮毛侵入;内湿则指脾虚运化无力,水湿停滞体内。可通过外避环境潮湿,内强脾胃运化,双管齐下使得湿邪无所藏。调养方法包括:
外祛湿:艾草泡脚,环境除湿等
内化湿:喝赤小豆薏米汤,按阴陵泉穴等
强脾运:饭后摩腹,避久坐久卧
3.雨水节气的养生方法
起居调摄——防寒护阳,夜卧早起
穿衣:俗话说,春捂秋冻,百病难碰。这句俗语提示人们,春天刚到来时不要立即脱去冬装,要适当“捂一捂”,以防春寒;重点护住腰背腹、足部,避免过早减衣。捂”的程度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如果穿得过多,捂出了汗,反而容易受风。
作息:早睡早起(建议22点前入睡,6-7点起床),晨起梳头百下助阳气升发。
环境:保持居室通风,可用艾草熏屋祛湿驱寒。
饮食养生——饮食清淡,适当滋补
雨水时节,气候寒湿交织,人体肝气渐旺而脾土易虚,饮食应顺应“健脾祛湿、疏肝养阳”的原则,调和肝脾,驱散湿邪,为全年健康打下基础。
饮食原则
1.少酸多甘,健脾养胃: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酸味收敛,不利肝气疏发;甘味入脾,可补益脾胃,如可多食大枣、菠菜、荸荠、甘蔗、茼蒿、山药等
2.辛温升阳,驱寒散湿:适量辛香食材(如生姜、韭菜、葱白)助阳气升发,驱散体内寒湿。
3.清淡利湿,化解湿浊:避免肥甘厚腻,多选茯苓、薏米、赤小豆等利水渗湿之品。
4.忌寒凉,护脾阳:远离生冷瓜果、冰饮,防止寒湿困脾,引发腹泻、水肿。
养生食谱推荐
1.健脾祛湿粥
食材:炒薏米15g、山药30g 、茯苓10g、小米50g
做法:食材洗净浸泡30分钟,加水煮粥,出锅前加红枣3颗
功效:健脾利湿,适合腹胀、便溏者
2.山药排骨汤
食材:排骨300g、山药200g、枸杞10g、生姜3片、红枣5颗、清水适量、盐适量
做法:排骨焯水去血沫,捞出备用;排骨加姜片一同入锅、清水炖煮40分钟;加入山药、红枣再煮20分钟;放入枸杞煮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补气养血、祛湿暖身
3.金橘山药小米粥
原料:金橘20克、鲜山药100克、小米50克、白糖15克。
做法:将金橘洗净,切片备用。山药去皮,切片,与金橘片及淘洗干净的小米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即成。
功效:疏肝健脾。
4.茶饮:陈皮薏米茶
食材:陈皮3g、炒薏米10g、红枣2颗(去核)
做法:沸水冲泡,焖5分钟饮用。
功效:理气化湿,适合雨水节气湿气重、脾胃虚弱的人群。
运动养生——舒展筋骨,微汗为宜
《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阳气初升,人体阳气也开始向外发散。适度运动可促进气血运行,帮助阳气升发,增强身体活力。可选择舒缓、伸展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避免剧烈运动耗伤阳气。运动时间以晨练最佳,早晨阳气初升,运动效果更佳。
推荐运动:晨起八段锦、散步、太极拳等。
敲打经络:每日晨起拍打腿部脾经(内侧)、肝经(外侧)各5分钟,疏通气血。
忌大汗:避免剧烈运动耗阳气,以身体微微发热为度。同时运动后及时擦汗,避免受风寒;此外,雨天湿滑,户外运动需注意安全。
情志调养——静心疏肝,戒怒戒郁
春季肝气旺盛,情绪易波动,需保持心情舒畅。静心养神,避免过度思虑,防止肝郁化火。平常可多听舒缓音乐,晨起远眺绿植,肝气通达则心情舒畅。
常按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凹陷处)、膻中穴(两乳连线中点),可疏解郁气。
睡前避免过度兴奋,保证充足睡眠。
防病保健——祛湿防感,守护脾阳
防感冒:艾叶煮水泡脚(15分钟),或艾灸大椎穴、足三里。
防过敏:花粉、尘螨渐多,过敏体质者可佩戴口罩,
防脾胃病:脾虚者忌空腹喝茶,饭后顺时针摩腹5分钟助消化。
*温馨提示:体质因人而异,若湿重困倦、食欲不振持续加重,建议咨询中医师辨证调理。
雨水是调养的关键节点,治未病的黄金时期。此时阳气萌发,湿气渐生,正是健脾祛湿、疏肝护阳的良机。让我们顺应天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运动有度,以自然之道滋养身心,在细雨润物中焕发新生,拥抱春日蓬勃生机!
Copyright @ 2005-2025 www.hzszy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惠州市中医医院)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惠州市中医医院.公益
东院区地址:广东省惠州市大湖溪东江新城东升一路 西院区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下角菱湖三路一号
急救电话:0752-2189120,2756120 夜间值班电话:0752-2756933
工信部网站ICP备案号:粤ICP备08014486号-5 技术支持:新锐网络